切换主题
一则令人哭笑不得的“技术”发现
字数
866 字
阅读时间
4 分钟
在软件开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,自诩对各种技术栈和部署模式都有所了解。然而,最近发生的一件事,却让我深刻体会到,有些“常识”在某些语境下,竟然会变得如此……“新颖”。
我们的一个项目,上线至今已有数月之久,稳定运行,用户反馈良好。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基于HTTPS协议提供服务,并且,是的,我们一直使用的是IP地址的HTTPS。这在内部开发和测试阶段,乃至初期的一些生产环境部署中,为了快速验证和规避域名申请、备案等流程,是相当常见且有效的实践。虽然我们都清楚,最终的商业部署会切换到域名+HTTPS,但IP HTTPS作为一种过渡或特定场景下的方案,其可用性是毋庸置疑的。
然而,就在前几天,我们的技术负责人,在项目上线数月之后,突然“发现”了一个惊天大秘密。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:“HTTPS只能用于域名,IP地址是不能用HTTPS的,你们之前那套肯定有问题!”
那一刻,我真不知道该作何反应。是该解释SSL/TLS握手过程中的SNI扩展?还是普及一下自签名证书在IP地址上的应用?亦或是直接指出,世界上有无数内部系统、测试环境乃至某些特殊场景下,确实在用IP HTTPS?
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这个项目已经稳定运行了几个月,用户正常访问,数据加密传输,一切安好。作为技术负责人,他对这个项目的技术栈和部署细节,在项目上线前和上线后,竟然是如此的“陌生”,以至于在项目跑了几个月之后,才“发现”这样一个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“问题”。这不禁让人思考,在这几个月里,他对系统的了解究竟停留在哪个层面?他所承担的“技术负责人”职责,究竟体现在何处?
这不仅仅是技术理解上的偏差,更是一种对项目缺乏深入关注和及时验证的体现。一个资深的技术管理者,理应在项目规划、开发、测试以及上线后的各个阶段,对核心技术选型和部署细节有清晰的认知和把控。而不是在项目稳定运行数月后,才提出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“纠正”。
此情此景,唯有苦笑。希望这次“发现”,能促使我们未来的技术管理更加深入和严谨,让那些本应在初期就达成共识的技术细节,不再成为后期让人“无语”的“惊人发现”。毕竟,软件开发,除了代码,更需要的是对技术原理的深刻理解和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责任心。